我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出连环组合拳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产能——处置一批“僵尸企业”
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国有“僵尸企业”71户,其中关停企业54户,特困企业17户,涉及在职职工290多人,退休人员170人。同时,我市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盘活、破产退出等方式,做好14家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其中10家已完成处置,1家非国有“僵尸企业”已复产。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上,我市已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钢铁、小火电等淘汰过剩产能任务,2016年上半年,过剩行业没有新增产能项目。
在去产能的同时,我市进一步提升产业转移园承接能力,引进珠三角发达地区制造业企业,2016年我市已争取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1.3亿元;已有34家企业以转移生产环节的方式落户我市大旺等产业园区及集聚地,计划投资额131.4亿元。
去库存——商品房库存量减少28.75万平方米
5月13日,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首张“房票”在鼎湖区正式发出,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模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我市与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广东建鑫投融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培育住房租赁市场。肇庆市级住房租赁平台成为我省首个落地实施的专业化住房租赁平台试点项目。
为加大去库存的金融支持力度,我市鼓励银行开办“农民安家贷”业务;取消对商品房项目实施“90平方米以上套型住房占全部套型70%以上”的要求;放宽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
2016年,我市去库存任务为化解商品房库存面积10万平方米。截至7月中旬,我市商品房库存总量为737.66万平方米,在消化新增商品房供应的基础上比2015年底减少了28.75万平方米。
去杠杆——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
今年以来,为防范金融信贷风险,我市加强对辖内金融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的监测,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风险防控。经排查,我市各法人机构杠杆率均符合4%的监管最低要求。2016年上半年,我市共处置不良贷款13.38亿元。
为优化信贷结构,我市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类企业的贷款审批、发放;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争取上级行支持三农领域再贷款额度4.6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1亿元,再贷款为小微企业、三农节省融资成本约1275万元。
我市积极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目前,我市A股上市公司7家,新增华锋铝箔股份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9家,新增2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注册挂牌62家,新增8家。市国联公司成功发行公司债30亿元,四会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11亿元,肇庆高新区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获批发行公司债8亿元。
降成本——清理涉企收费减负2.75亿元
为降低企业负担,我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通过落实小微企业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分别为企业减税1.26亿元和2.22亿元;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生育保险费率由1%降低为0.5%,工伤保险实施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单位费率从3月起由1.5%调至0.8%,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逐步从月平均工资的5倍降低到3倍;一般工商业电度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58分;清理涉企收费,预计全年将减轻企业负担2.75亿元。
同时,我市通过加大重点项目信贷支持,优化对小微企业信贷投向,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截至6月底,全市获批政府融资项目88个,融资金额达425.5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236亿元的各项融资规模。
补短板——多措并举提升发展潜力
2016年,我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提升硬件水平。农村电网工程投资7.47亿元,共1479个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数均创历史之最;6个续建及计划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27.9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36.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3%,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完成7个县(市、区)100条村通自来水工程……
同时,我市通过推动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的软实力。肇庆学院申报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有序开展,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完成升本申报工作;2016年上半年为2.24万人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1.43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