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马”赛道丈量工作揭秘 温度拉力有标准 精准丈量保公平
2017年肇庆马拉松即将开跑,届时长达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赛道将全面展现肇庆醉人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让一众参赛选手在欢跑中尽情挥洒汗水,充分感受肇庆山水人文之美。
作为此次选手们即将踏过的“肇马”赛道,途中需穿越广场、街道、堤路等多种类型路面,而且会经过不少弯道,还可能出现路面起伏情况,那么赛道又是如何精准丈量,确保比赛公平进行的?为此,记者请教了赛事组织机构有关人员,揭开背后繁琐但严格要求的丈量工作。
骑行丈量真实模拟跑进路线
据了解,国际上丈量马拉松最通用的方法便是自行车标记法,丈量员需骑自行车按路线完成全程的距离。
负责此次赛事推广的广州宽洋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监廖津民告诉记者,用人工骑自行车测量,主要是因为只有使用这种“原始”的测量方法,才能最真实地模拟出运动员实际跑进的路线。另外,丈量过程中,在自行车前轮中轴上会安装国际田联专用计数器——“琼斯测量仪”,通过车轮的周长乘以“琼斯测量仪”所计的圈数,从而得到赛道总长度,同时通过数据可确定中途各个“公里点”。
三个步骤确保全程精准丈量
赛道丈量主要分为测前标定、测量标记和测后标定三个步骤。记者了解到,赛道丈量首先进行测前标定,即是先用钢尺在平直的路段上丈量出至少300米的距离作为马拉松路线丈量的标定距离。廖津民还透露一个小细节,拉钢尺也有严格要求和标准,需在20℃的温度下,用50N的拉力去拉尺子,才是正常距离;温度每增加1℃,理论上要加个0.00016的系数,否则会影响丈量准度。
量定300米的标定距离后,由测量员骑自行车至少跑4趟,取平均数,并换成加放0.1%后的整公里数值,即计算出1001米所转的数值(防止之后测量时发生路线长度不够的情况),作为工作常数,之后以此为参照基数去丈量计算整个比赛路程。
“通过工作常数可以算出每个公里点的数值,记在纸上,然后开始骑行。”廖津民介绍,完成测前标定后,丈量员会开始第二步—— 测量标记,在骑行过程中将起、终点标记出来,并将每公里的位置记录下来,做好标记,便于再次寻找。此外,还要将在比赛时的饮料站、饮用水站、喷淋站等位置标记出来。
在赛道测量完成之后,丈量员还将进行一次校表,即最后一步—— 测后标定,方法与测前标定相同。“最后我们会求得前后标定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全天数值,然后用从起点到终点‘琼斯测量仪’积累的数值除以全天数值,得出最终路线长度。”廖津民介绍道。
“遇弯则切”最大限度减少误差
丈量时遇到公路弯道怎么办?而且路面那么宽,丈量员如何选择路线?
廖津民表示,丈量员拥有非常丰富的丈量经验,对于线路的量取自有分寸,在赛道丈量的过程中,路线选择由丈量员决定,原则是沿直线行走,如果遇到前面有弯道,丈量员就会沿切线前行,这样可以确保所测量的线路更加精确。
廖津民还介绍,受中国田径协会委派,此次“肇马”赛道丈量工作专门由马拉松国际丈量员负责,而且为了做到不扰民,赛道丈量工作选择了在深夜进行,途中并没有封路,还有交警配合在前方开路,保障丈量工作能够安全有序进行。“晚上车流会少一些,围观的行人也会减少,整个丈量过程耗时较长,结束时就是次日凌晨,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赛道丈量的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