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市民登录| 政务邮箱| 邮件订阅|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辑 > 民生实事

肇庆:以暖心民生工程绘就百姓幸福生活底色

保护视力色: 作者:记者 陆志锋 来源:西江日报     撰写时间:2024-09-24 15:3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肇庆大力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图为去年启用的肇庆中学信安分校。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全市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3.52万个,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325个;新增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床位10846张;新建住宅小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03个和长者饭堂132家……翻开近年来的“民生清单”,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实事,记录着肇庆市民满满的幸福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近年来,肇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用民生温度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最基本的民生。

  “肇就业·夜招聘”是肇庆市人社部门推动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措施之一。该措施结合夜间经济重点项目紫荆西堤文创街区,充分利用企业与群众闲暇时间,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夜生活消费场景和人才交流场景相融合,打造了集招聘夜市、政策夜市、服务夜市于一体的“人才夜市”。同时,肇庆还以“肇就业·校招聘”“肇就业·夜招聘”“肇就业·青春行”“肇就业·邮同行”等系列行动为抓手,积极拓宽市场化就业主渠道,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肇庆坚持以落实政策稳定就业、强化援助兜底就业、优化培训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求职者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举办“肇就业”系列校园招聘48场、就业指导培训班18场,组织“人社局长千企行”开拓就业岗位1687个,开发见习岗位1708个。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全市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8月27日,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托管办学揭牌仪式在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新区校区)举行。这是肇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

  教育是民生基础性工程,教育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肇庆聚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工作,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聚焦破解县域基础教育的短板弱项,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据统计,去年以来我市基础教育学位供给进一步扩大,“两个工程”三年攻坚行动顺利收官,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23所、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3.52万个,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325个,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民办义务教育在校学生规模占比为4.62%,控制在5%以内,达到省要求。同时,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深化,全市共新组建21个城乡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7月26日,广东省内唯一以“医学院”命名的高校——肇庆医学院正式挂牌,标志着高—鼎—端科教走廊规划建设又取得一项重大成果。近年来,肇庆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加力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速发展。一方面,肇庆以推进建设高—鼎—端科教走廊规划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高校扩容提质。目前,肇庆学院新校区一期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改大申博”迈出坚实步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达标提质工作扎实推进。另一方面,以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为抓手,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市工贸学校、市农业学校、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力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中职主干专业(群)与本地主导产业的匹配度提高至85%以上。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我市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唱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斗之歌。

让人民群众更有“医”靠

  医疗卫生事业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补齐医疗卫生领域短板,也是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肇庆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公立医院发展建设再上新台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健康底色”让老百姓的“幸福成色”更足。

  近日,第二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在四川成都举办,怀集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案例“构建数字健康发展新格局: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入围。

  怀集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案例是肇庆积极推动“一县一策”打造县域医共体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肇庆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设符合当地特点、运行高效的县域医共体模式,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分级诊疗格局。在2023年,我市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县、镇服务能力提升,德庆县、怀集县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德庆县被确定为全省第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我市在2022年度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中名列第一,怀集县、德庆县、广宁县均闯入全省前10名。

  与此同时,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有“医”靠,肇庆聚焦扩容提质,持续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实施卫生健康事业振兴重点项目,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市中医院改扩建等23个投资均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床位10846张。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创甲评级,规划用5年时间(到2027年)推进8家三甲医院、6家三级医院创建。推动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搭建全市脑血管、心脏病、骨科3个专科联盟,聚焦群众医疗需求推行“周六日择期手术”。推动中山三院肇庆医院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3家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3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网上预约挂号、移动支付、诊间结算,94个乡镇卫生院和136个村卫生站完成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提供方便快捷智慧养老服务

  与“病有所医”一样,“老有所养”也是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肇庆立足发展实际情况,通过积极整合全市医疗、康养、金融等机构以及爱心企业、公益机构等资源,努力探索提供细致、全面、长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

  今年6月,我市首家“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功落地端州区城西街道百花社区,为广大业主和社区居民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智慧康养、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家门口”的服务,并将逐步向全市推广。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5家,新建住宅小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03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596个,建设132家长者饭堂(含助餐点),为辖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和餐食配送等服务;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105个镇街已实现长者饭堂(助餐点)全覆盖,132家长者饭堂(助餐点)投入运营,累计服务老人18.8万人次,其中服务困难老年人4.1万人次,让老年人吃上了“暖心饭”。

  吃上“暖心饭”,还得住上“舒心屋”。肇庆民政着力提升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每户3000元的标准,从2021年起便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在家住得安心。“十四五”期间,我市共需改造861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7049户。

  此外,肇庆民政锚定智慧养老服务,积极打造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肇庆市“长者饭堂”信息管理系统,在市级层面统筹“粤省事”“粤智助”“优美肇庆”平台开通高龄津贴网上申报办理功能,力争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智慧养老服务。  

  一组组数据,托举起民生的高度,丈量着幸福的广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未来,肇庆将继续织密织牢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民生保障网,将“关键小事”当成“民生大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提升,用心用情用力交出更有厚度、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