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市民登录| 政务邮箱| 邮件订阅|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辑 > 平安建设

多元共治织密乡村“平安网”——怀集县蓝钟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保护视力色: 作者: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林广盛 来源:西江日报     撰写时间:2024-07-03 11:12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近年来,怀集县蓝钟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1+6+N”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强化阵地建设、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构建五级网格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蓝钟镇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打造群众身边的普法宣传教育主阵地。在蓝钟镇古城村,一个由闲置的广场改建的法治文化广场应运而生,通过在广场设置宣传牌、宣传长廊、法律知识问答转盘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法宣传逐渐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法治宣传效果不断显现。

  除了法治文化广场,蓝钟镇还积极整合资源,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工作中,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文化礼堂等场所,打造一批兼具普法宣传、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的综合性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综治中心是“1+6+N”基层治理体系的中枢。依托镇综治中心,蓝钟镇积极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通过强化部门联动,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定期组织司法所、派出所、执法队等部门开展矛盾纠纷联合会诊,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同时,蓝钟镇深化“雪亮工程”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融合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效率,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蓝钟镇建立多元化解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多元化解模式。通过设立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邻里出现的问题摩擦,蓝钟镇在各村居设立邻里纠纷调解室,由经验丰富的居民志愿者担任调解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邻里和谐。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等组成的“五老”调解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为进一步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蓝钟镇在原有三级网格基础上,构建“镇—村—网格员—网格代表—户”五级网格体系,将15至20户为一单元,从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乡贤代表等推选出网格代表,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社情民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线上交流、进村入户,网格体系建立以来,网格员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能当场解决的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上报,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该镇五级网格体系建设,不仅局限于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还将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网格员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特殊群体帮扶等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同时,蓝钟镇还建立网格工作台账和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网格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有效激发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