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市民登录| 政务邮箱| 邮件订阅|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辑 > 府城复兴项目

七旬老人给府城复兴提意见

规划部门邀其参与《策划方案》评审

保护视力色: 作者:记者 陈洁 来源:西江日报     撰写时间:2016-11-01 10:25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两位老人家,你们对方案有什么意见?”10月28日,《肇庆府城复兴项目策划方案》专家评审会上,主持人询问78岁的王福贤和她的同伴。此前,王福贤及一群老街坊写了一封府城规划的意见信,希望重现旧日记忆。在接到信后,市城乡规划局对意见内容进行了回复及解释,并特意邀请她作为市民代表出席评审会。

  王福贤出生于1938年,在府城里长大,一直没有忘记少时生活的景象。她和朋友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听到府城即将重新修建的消息,大家又期盼又激动,近日读到本报《全市历史建筑首期名录公布》、《府城复兴计划对旧建筑“只收不拆”》两篇文章,一群老街坊便热聊了起来,重温起旧日记忆,大家细聊之后,将期盼重现的场景和修复意见写成了信,并仔细地画了配图。

  由于不知道该将信交予哪个部门,他们辗转联络到本报。王福贤头发花白,但头脑仍然十分清晰,说自己住在福建巷,紧邻福绣坊。她至今仍记得,勤劳的长辈妇女们会敞开门,用染过色的红绿水草编织“洋蓝”,而沿着福绣坊走到东门斜坡,诊所、杂货铺、木屐店等人来人往。东门斜坡上有最豪华的“倚岩茶居”,而斜坡脚下的福绣坊则有一家做街坊生意的“又什香”,她爸爸偶尔会带她来这里改善伙食,享受“一盅两件”。

  她小学一年级就读于海星女校,与育婴堂同在一个大院,后来女校与男校并址,她转回联合小学就读(旧址位于现在的市政府)。聊起70年前校园里最甜的龙眼、门前的两座石狮子以及背诵的小学课本,王福贤显得十分高兴。

  正因此,王福贤对于旧府城的感情很深。她和朋友们在信里提出了三个意见:修复一个真正的城门口;打通南北十字街;重塑福绣坊商业街。记者将意见信转交至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梁建业进行了回应和解释。他表示,府城复兴计划修复三个城门,包括朝天门(北门)、景星门(西门)、南熏门(南门),在上世纪20年代,为了城内外交通的便捷需要,民国政府降低了城墙,对城门进行了填土处理,即成为日后的斜坡,府城复兴计划将会让几个城门重见天日,但首先需要进行考古挖掘。

  他进一步解释,为拒敌需要,古城一般按照“双丁字”结构设计,城门不相对,道路不相通,因此无法“打通南北十字街”。本地民俗专家也解释,“十字街”的起名源于道源斋的十字架,并非南北贯通之意。据了解,府城首期计划将设商业街,但主体在骑楼街,福绣坊暂未涉及。

  受梁建业的邀请,王福贤于28日前往市城乡规划局,参加了《策划方案》评审会,听到现场专家的讨论后,她觉得“自己上了很宝贵的一课”,而作为一个府城的老居民,看到大家这样热情和投入,她很欣慰,“相信这个项目一定能做好。”

  市城乡规划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其单位会从各个渠道收到来自热心市民有关府城复兴的规划意见,一部分是七旬以上老人,他们根据过去的记忆提出了很多重建意见。对此,规划部门表示感谢,他们会认真阅读来函,也请各位市民理解,任何项目的修建均需要考虑众多现实条件,市委、市政府对项目非常重视,已邀请国际国内的专家召开了两次咨询会,提供了很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