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政务邮箱| 邮件订阅|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现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肇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保护视力色: 作者:记者 肖莎莎 来源:西江日报     撰写时间:2016-12-15 10:0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我早上10时左右申报营业执照,不到下午3时就领证了!”10月8日,广宁火凤凰装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海鹏在广宁县行政服务中心领取到“五证合一”营业执照,他情不自禁地对工商人员连声道谢,感慨地说:“如今办理营业执照太快了。”

  从递交登记材料到发放营业执照,短短几个小时就办妥,这是我市工商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带来新变化的一个写照。

  2014年6月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营造宽松环境,以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如今,肇庆正全面加快融入珠三角核心区,大力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的东风劲吹西江两岸。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创新,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要突破口,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服务举措,提升营商便利度。

  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8.55万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即2014年2月底)增长24.83%,其中实有各类企业31320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35.43%。2014年全市新登记企业3600户,比2013年底增长33.98%;2015年新登记4072户,比2014年底增长13.11%;2016年1月-11月新登记4855户,比2015年底增长19.23%。这组数据证明了,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一个地方经济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委书记赖泽华在多次调研中指出,良好营商环境,直接关系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成败和招商引资质量的优劣,既是加快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评价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指标。

  如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凡事预则立。2015年10月21日,我市早于大部分地市出台《肇庆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合理盘活我市场所资源、增强场所使用效能,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和投资创业成本,促进新型业态如电子商务、楼宇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有序的营商环境,《办法》允许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住宅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对促进全民创业,大众创新,推动肇庆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措施一出台,立刻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2016年1-11月,我市新登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企业)5户,新登记制造业企业618户,为我市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带打下良好基础。已设立的企业孵化类企业30家,为创业创新带来新动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还涌现出骏驰科技、动力金属、实力连杆、中导光电、大华农,绿宝石电子、振华真空、逸舒制药等一批成长性、研发能力、装备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LED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诚然,肇庆的政府服务、办事效率跟珠三角核心区相比还有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肇庆一直在努力为企业解决问题。

  2016年3月2日上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窗口,肇庆市华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陈彩云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取了肇庆市首张电子营业执照。这是《广东省商事登记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开出的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也是我市提高登记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放宽政府管制的体现。陈彩云介绍,从申报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她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如今,我市通过落实“先照后证”等一系列改革,制定后续监管办法,出台监管清单,前置审批压减率近90%,倒逼相关职能部门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2016年10月起我市如期实施了“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简化了企业准入手续,降低了创业成本。实施改革后,企业只需办理营业执照、刻章许可证、银行开户许可证,所需办理的证照由7个压减为3个,大幅缩减了开办环节,简化了准入手续,降低了创业准入制度成本。截至11月底,全市发出“五证合一”营业执照3841张。

  商事制度改革试点意味着改革创新,也意味着破冰前行,突破禁区,要打破很多旧的条条框框。而给企业松绑减负,为市场清障搭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肇庆,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