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三季度肇庆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全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呈现稳中略升的趋势,新的经济动力尚在孕育之中,转型升级成效初显,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一、总体经济运行平稳,增长动力转换初显
经省局核定,肇庆市前三季度GDP1370.79亿元,同比增长8.1%,较上半年微幅提升0.1个百分点,增幅居珠三角第8,全省第14。其中,一产增长4.2%,二产增长8.0%,三产增长9.3%。与上半年比较,一产持平,二产业回落0.2个百分点,三产上升0.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长7.9%,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相比而言,肇庆经济回升速度略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但产业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日趋明显。
(一)从三大供给看,一产平稳,二产放缓,三产保持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5.01亿元,同比增长3.9%。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4.0%、7.2%、0.2%、5.7%和10.1%。春夏收粮食产量达83.63万吨,增长3.4%,其中谷物产量为54.06万吨、增长0.7%。肉类产量30.98万吨,增长2.2%;其中猪肉产量23.6万吨,牛肉产量0.38万吨,羊肉产量0.09万吨,禽肉产量6.91万吨,分别增长2.5%、3.2%、2.6%和1.1%。
二产整体放缓。工业生产低速平稳,仍是经济支撑。目前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的46.0%,工业经济走弱仍是最主要的矛盾。今年3月份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7.6%-7.8%之间,增长乏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值增长 8.1 %,比工业平均水平高 0.4 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8.1%。与上年同期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工业行业相对比较稳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大幅回落。建筑业微幅下降。前三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0 %,低于上半年0.1个百分点。
(二)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平稳,消费略有上升,出口疲弱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3月份以来,肇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7.7%-18.2%之间,波动幅度不大。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1.82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半年微升0.1个百分点,增幅居珠三角第4,全省第11。其中,民间投资789.02亿元,增长2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5.73亿元,同比增长193.1%;第二产业投资500.45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405.64亿元,增长3.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1.68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前三季度到位资金896.62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9%,国内贷款增长12.3%,自筹资金增长32.6%,利用外资下降25.4%。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80.92亿元,同比增长43.5%
商品销售增速平稳。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增幅居珠三角第1,全省第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1.75亿元,增长15.9%,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量的47.9%,贡献率达到59.2%,是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网上销售保持高速增速,前三季度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43.59亿元,同比增长68.2倍。
外贸市场疲弱。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额310.5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出口额189.8亿元,下降3.1%,比上半年回落16.7个百分点,增幅居珠三角第9,全省第20;进口额120.8亿元,下降6.4%。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通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服务业比重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继续调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9%,三次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为12.3:48.9:38.8,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反映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增长,而加工贸易继续下降。1-8月,肇庆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2.2%,占外贸进出口的比重提高到64.0%,超过加工贸易占比2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地位继续提升。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升到59.1%,占比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789.02亿元,增长21.4%,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1.2%,占比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额29.80亿元,增长239.9%;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额117.99亿元,增长48.6%,两大行业均高出工业投资平均水(20.8%)。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速度均超过100%: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10.42亿元,增长655.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8.95亿元,增长196.1%。与此同时,对工业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力度继续加大,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6.66亿元,增长59.4%,占工业投资的13.5%,占比较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形势良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17.3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84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49%。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同比下降2.89%。
二、当前我市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是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少。前三季度,全市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5家,远不足以弥补2014年30家停产企业产生的缺口。二是传统工业去产能影响加剧。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为主)、有色金属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约33%,这些行业发展逐步受到限制,对工业的贡献率正在逐步降低。三是缺乏带动性项目。我市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大企业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的增加值的16%,缺少可带动行业的发展的大项目。四是工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前三季度,肇庆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为6.5%,大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31.3%,大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5%。
(二)传统的支柱消费动力不足。金银珠宝类商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和汽车类这三类是我市的主要支柱消费品。在限额以上单位中,前三季度这三类商品实现的零售额为 108.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3.4%。由于国际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加上国内政策及消费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致使金银珠宝类和石油类商品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14.6、9.9个百分点。而在今年以来实施“国五”排放标准以及前几年汽车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高基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汽车销售状况不甚理想。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前三季度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
三、对近期实施稳增长的建议
从前三季度的部分支撑指标和先行指标看,预期全年经济增长仍不乐观。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4%,较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70.33亿元,比年初增长5.5%,比6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18.48亿元,比年初增长1.5%,比6月末回落7.1个百分点。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肇庆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努力扩大消费,深化结构调整,从创新驱动中获得新动力,从改革中获得新红利。
全力支持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重点行业、企业、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培育扶持,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保障,促进企业增产达效。一是着力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积极做好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户转为法人公司、规下企业转规上工作,重点跟踪服务好新装用电容量大客户企业,促进企业早日建成投产达标。二是实施创驱动战略。以传统主导行业为基础,集中攻关,提升技术含量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品质,综合运用质量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技术改造、行规行约等手段,指导支持企业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质量和创建品牌,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引导零售企业应积极主动参与线上布局,加大电子商务投入;在政策层面,积极畅通电商渠道,做好电商产业园等服务项目的扶持与招商,同时出台相应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保障电子商务企业健康发展。
全力抓好项目转化和储备,为经济增长积蓄后劲。项目转化和储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优化我市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引进和储备更多投资量大、前瞻性强的产业化重大项目,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