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肇庆市“四上”企业申报情况分析
一、2015年“四上”企业申报总体情况
(一)新增“四上”企业情况。2015年,我市新增“四上”企业166个,与2014年同期相比减少48个,下降22.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68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1个,下降23.60%;建筑业新增6个,同比增加6个;批零住餐业新增36个,同比减少25个,下降40.98%;;房地产业新增48个,同比增加12个,增长33.33%;规上服务业新增8个,同比减少20个,下降71.43%(详见表一)。
表一 2015年新增“四上”企业同比情况 单位:个
(二)“四上”企业增减变动情况。2015年,新增“四上”企业166个,因注销、变更、“四上”转“四下”等原因退出的“四上”企业94个,净增7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68个,退出21个,净增47个;建筑业新增6个,退出6个,净增0个;批零住餐业新增36个,退出23个,净增13个;房地产业新增48个,退出32个,净增16个;规上服务业新增8个,退出12个,净减4个。(详见表二、三)
表二 2015年新增“四上”企业情况表 单位:个
(注:四会新增1家工业是由原批发业转入。)
表三 2015年“四上”企业退出情况表 单位:个
二、2015年我市“四上”企业变动的主要问题
(一)净增“四上”企业不多。2015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全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经营较差,虽然商事制度改革大大便利了企业登记,注册企业个数猛增,但能达到一定规模则不多,而成长型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融资、市场等因素,能转为“四上”企业的也不多,造成新增入库企业较少。2015年我市部分“四上”单位的生产和经营受到了严重影响,退出的“四上”企业达94个,全年仅净增72个。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遭遇培育瓶颈。2015年全年无新开业规上服务业,“四下”转“四上”的仅有8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行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市现存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培育入库难度大,加上服务行业繁多复杂,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和监督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四上”企业申报工作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四上”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发改、经信、工商、税务、商务、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摸底、排查力度,与各地密切联动,落实好工作措施,确保“四上”企业申报工作顺利推进。
(二)积极培育“准四上”单位。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与工商、税务、质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的资料整合,切实做好新增“四上”企业申报入库准备工作。对发展状况好,已达到或即将达到“四上”标准的大个体户,要加大培育辅导力度,及早申报纳入“四上”企业国家联网直报范围。
(三)重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申报。由于服务业的领域广泛,行业众多,又面临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期,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协调和配合,共同做好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培育工作,确保符合标准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应统尽统。
附注:“四上”企业统计范围及标准:
1.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5.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规模以上服务业: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