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肇庆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一季度,我市经济总体延续了上年9月份以来的低稳态势,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农业、商贸、投资、金融等运行平稳,建筑及房地产销售向好,而工业、财政收入等增长压力仍然较大。
一、一季度全市基本情况
经省统计局核定,一季度肇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59亿元,同比增长4.8%,增幅排在全省末位。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4.9%和4.8%,与上年同期比,一产增幅加快0.6个百分点,二、三产增幅分别降低2.0个和0.8个百分点。
(一)从供给侧看,一、二产向好,三产总体稳定
1、农业生产平稳向好
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12.6%,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77.12亿元,增长4.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2、工业、建筑业均呈低位回暖态势
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低位徘徊向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6.04亿元,增长3.3%,比1-2月提高3.1个百分点,初现提速向好迹象。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7.51亿元,增长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7.81亿元,增长3.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97亿元,下降0.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增加值6.18亿元,下降1.2%;金属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4.57亿元,下降22.7%。
2016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逐月累计增速(%)
建筑业市场回暖。一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56亿元,同比增长3.4%,是自2016年来首次回升。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2.8%;安装工程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4.60亿元,同比增长(现价)6.8%,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整体稳步增长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40.8%,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增速仍在低位。一季度,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4.7%,比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4.8%,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0.9%,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房地产销售市场迎来开门红。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20.11万平方米和60.9亿元,同比增长25.2%和28.3%,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和21.9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基本稳定。3月末,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2103.04亿元,同比增长10.8%,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金融本外币贷款余额1355.64亿元,同比增长3.8%,比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侧看,投资和消费均有所向好
固定资产投资缓慢向好。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6.08亿元,增长3.9%,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但延续了上年6月份以来的低位波动向好态势,增幅是近9个月以来的新高。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9.49亿元,增长7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1.7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到35.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个百分点。短板行业投资加快。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11.06亿元,增长30.4%;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2.65亿元,增长81.1%。全市重大项目形势总体良好。一季度,全市共有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6个,完成投资82.05亿元,增长80.8%。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完成34.50亿元,增长45.0%,增幅高于去年同期78.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总体良好。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8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零售业和住宿业较上年同期趋好,分别增长14.6%和6.2%,比上年同期提高4.7和1.6个百分点;而批发业和餐饮业回落明显,分别增长2.8%和2.6%,比上年同期回落9.0和7.4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28.72亿元,同比增长79.1% 。
2016年以来投资和消费逐月累计增速(%)
(三)从经济效益看,财政收入和企业效益不理想,居民收入平稳
财政收入压力仍然较大。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1亿元,同比下降15.1%,较上年同期回落18.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5.57亿元,同比增长3.9%;房产税1.11亿元,增长54.4%,对税收的贡献达66.3%,拉动增长2.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不理想。1-2月,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28.91亿元,增长2.1%,低于全省平水平1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利润总额22.28亿元,下降6.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肇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9.5元,同比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比一季度GDP增速高3.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3.8元,同比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1.9元,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生产形势没有实质性好转。一是传统产业发展放缓。今年以来,作为主导产业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受环保、市场等制约因素较多,部分陶瓷、水泥和金属制品企业减产或者停产。一季度,我市六大优势传统产业实现增加值49.15亿元,同比下降8.9%。二是去库存压力仍然存在。一季度,全市规上总产值700.46亿元,工业销售产值为684.38亿元,产销比为97.7%,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3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还不理想。一是工业投资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下降9.6%。工业投资的下降,既是影响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原因,也表明我市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将制约工业加快发展。二是民间投资降幅较大。由于受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弱、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和未来风险及收益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市民营企业投资延续了上年的下降趋势。一季度,我市民间投资下降20.6%。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预期放缓。一季度,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7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1%。其中,住宅类和商业营业房的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较大,分别下降18.5%和55%。由此可判断,房地产预期仍不乐观,后三季将可能放缓。
三、意见和建议
(一)创新发展形态,推动传统农业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入现代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品产量,引入先进设备对农业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大幅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重点打造蔬菜、水果、南药等特色种植产品及猪、鱼、虾等养殖业,做大做强一批品牌企业,以品牌带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二)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增强工业增长动力
职能部门要落实好实体经济扶持政策。“366”行动方案中从财政、科技、金融、用地、发展环境、能源、人才、用工服务、企业家地位、“一企一策”等十方面,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政策扶持。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对照工业“366”行动方案具体职能,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提升服务,及时做好企业跟踪服务,加快产业园区的谋划与建设,特别要加快工业标准厂房的建设,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力促骨干企业做强、中小微企业做大,提高行业集聚程度,逐步形成我市特色产业、支柱产业。
围绕千亿产业集群招商选资引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力围绕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3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招商选资引智,做大总量、拉长产业链条、创造品牌,推动肇庆工业从加“加工型”向“制造型”、“智造型”转变。
(三)推动第三产业多元化发展
加快形成超百亿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随着环球易购跨境电商B2B总部、京东云华南总部等落户肇庆新区,为未来3-5年建成超百亿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肇庆市特色产业资源,全力推动肇庆“互联网 +” 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市已初步构建“一条城轨、两条高铁、七条高速、一条黄金水道”的综合交通网络,要抓住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和电子商务集群产业的发展机遇,努力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把我市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导向,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优化产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