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肇庆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简要分析
2017年1-2月,肇庆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下简称服务业)共有11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6家,占全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0.7%。我市服务业开局表现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
一、我市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营业收入扭转下降局面,实现正增长。1-2月,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05115.0万元,增长6.4%。十大分行业门类当中有七个行业的增长超过平均水平。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76.2万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4050.1万元,这个两个行业占全市总量的76.6%,分别增长3.6%和6.0%,是服务业实现增长的重要因素;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增幅超过20%,分别增长22.0%、56.9%和39.9%。
(二)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有17家高技术服务业是拉动营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1-2月实现营业收入57004.1万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54.2%。
(三)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服务业营业利润达到22300.3万元,增长13.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幅增长15.7%;房地产业营业收入高速增长22.0%,营业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受相关政策影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利润出现大幅下降。
(四)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略有回落,工资薪酬总体快速增长。1-2月,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同比下降1.3%,应付职工薪酬增长8.6%。总体服务业的平均薪酬是1.19万元,除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三个行业薪酬下降外,其余各行业均有所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薪酬增速最快达54.4%,比总体服务业增速高45.8个百分点。平均薪酬总额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2.06万元,比服务业平均薪酬多0.87万元。
二、我市服务业有关指标跟全省比较
(一)我市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增速过慢。1-2月,我市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速分别为6.4%和-3.4%,分别低于全省7和24.5个百分点。我市服务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规模只有883.3万元,仅为全省(1734.0万元)的50.9%,规模明显偏小。
(二)我市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全省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区域,其中广州、深圳、珠海规模以上服务业有12450家,占全省17128家的72.7%,三市营业收入达2472.2亿元,占全省的83.2%。1-2月珠三角9市的服务业营业收入2826.55亿元,占全省营业收入2970.07亿元的95.2%。肇庆市1-2月营业收入仅有10.51亿元,占珠三角总量的0.37%,增速在全省排名14,珠三角排第7。
三、我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主要存在上规模的企业数量少,经济总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增长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一)企业数量少。1-2月,全市服务业网报单位共有119家,只比上年同期增加6家,占全省的单位数量的0.7%左右;营业收入只有105115.0万元,占全省总量的0.35%。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数量偏少,只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4.3%。
(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数据波动较大。用于GDP核算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我市2月末共有此类企业43家,营业收入11711.5万元,仅占全部服务业企业的11.1%。一家企业的大幅波动就可能引起总体增速的起浮,使数据的增长出现大起大落,无法准确反映经济增长。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首先从企业的区域分布上看,全市九个县(市、区)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端州、四会,其中1-2月端州区全部服务业营业收入达90959.8万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6.5%,拉动整体增长4.47个百分点,是拉动我市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山区板块虽然有所增长,但占比少,拉动作用不明显。
其次从发展质量上看,1-2月全市纳入GDP核算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拉低我市GDP核算增长速度。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要坚持城镇化和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布局,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城区服务业发展格局,加速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以城镇化的提高来带动服务业总量的扩大。
(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的地位。加快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大力调整、均衡行业结构,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提质增效。端州、高要、四会、高新区要在保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基础上,抓住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着力提升房地产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要积极推进科技市场的培育,以多形式保障科技创新及成果的转化,切实提高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招商引资进来新型工业企业的互动,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在工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共赢发展的格局。
(四)切实利用国家、省级金融政策,推动服务业发展壮大。银行、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发挥肇庆新区融资平台的作用,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针对我市服务业企业小、散的现状,我市要坚持创新发展,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培育、扶持本地服务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提高我市服务业企业的经济竞争力与带动力。
(五)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加快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作用,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服务业集中,推动一批服务业企业做大、做优、做强,逐步打造出肇庆市龙头服务业企业,壮大总体规模。同时要着眼推广“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使之成为拉动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