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政务邮箱| 邮件订阅|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现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我市二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分析

保护视力色: 来源:肇庆市统计局     撰写时间:2017-08-22 17:45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为切实把握当前我市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第二季度产能利用、成本、融资和用工等情况,以及对第三季度生产经营趋势判断,根据我市规上工业34个行业中404家企业二季度景气度调查结果资料,简要分析如下:

  一、生产经营总体平稳

  (一)超九成企业处于正常生产状态。404家企业中,正常生产395家,占97.8%;停产4家,占1%;关闭破产3家,占0.7%,合并重组的2家,占0.5%。

  (二)近六成的企业表示本季度综合经营状况“一般”。调查显示,34.7%的企业认为当前综合经营状况“良好”;59.4%的企业认为“一般”;5.9%的企业认为“不佳”。 调查显示“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难”、“产品价格过低”和“资金紧张”等成为目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详见图1)。

  (三)超七成的企业本季度没有进行投资。调查显示,74.3%的企业本季度没有投资,造成企业不愿投资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或缺乏好的投资项目(详见图2)。

  其余25.7%的企业有投资,企业本季度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开发新产品、设备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节能环保投入。

  (四)七成以上的企业表示本季度生产能力利用率保持稳定。调查显示,只有4.7%的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发挥程度“高于正常水平”,81.4%的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发挥程度“处于正常水平”,13.9%的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发挥程度“低于正常水平”。22%的企业本季度生产能力比上季度“增加”,84.7%的企业本季度生产能力与上季度“持平”,6.7%的企业本季度生产能力比上季度“减少”。制约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有:资金紧张、产品需求减少和订单不足、和产品价格过低等(祥见图3)。

  二、企业盈利与资金使用情况

  (一)近六成企业本季度盈利状况平稳。调查显示,有20.5%的企业本季度盈利状况比上季度“增加”;有67.8%的企业盈利和上季度“持平”;有11.7%的企业盈利比上季度“减少”。

  (二)超九成企业没有感觉税费减少。有14.1%的企业认为本企业本季度税费负担比上季度“上升”;78.7%的企业认为税费负担和上季度“持平”;仅有7.2%的企业认为税费负担比上季度“下降”。

  (三)近五成企业资金“基本正常”。有9.9%的企业认为本季度资金周转“紧张”;85.4%的企业认为本季度资金周转“基本正常”;仅有4.7%的企业认为本季度资金周转“充裕”。其中,“货款回笼慢”、“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成为本季度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对三季度生产经营的预期

  (一)大部分工业企业对三季度生产增长形势看法保持乐观。一是企业对三季度本行业经营状况预期表示“乐观”的占比为33.9%,60.4%的企业对三季度本行业经营状况表示“一般”,5.7%的企业表示三季度本行业经营状况“不乐观”。二是企业预计三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情况运行“良好”的占34.2%,预计三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情况运行“一般”的占60.6%,预计“不佳”的占5.2%。三是19.6%的企业预计三季度生产速度会“加快”,73%的企业预计“持平”,7.4%的企业预计会“减缓”。据此判断,预计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将基本保持稳定。

  (二)八成企业下季度投资计划与本季度持平。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看,有7.2%的企业预计下季度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本季度“增加”;80.4%的企业预计下季度投资计划和本季度“持平”;12.4%的企业预计下季度投资计划比本季度“减少”。

  四、对策和建议

  (一)督促政策落实到位,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调查中发现,有72.5%的企业认为没有受益于国家、省和市政策的帮助和支持,企业没有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因此,建议各地和相关部门经常走访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诉求,将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二)积极融资筹资。当前,资金紧张、融资成本过高成为了制约我市部分规上工业企业发展的瓶颈,要积极协调金融管理部门,积极组织银企对接等活动,为企业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要重点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各金融机构减少贷款审批流程,通畅贷款渠道,从而让更多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合理规范民间借贷,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拓宽用工渠道。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招工难和用工成本高的问题,积极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畅通的就业供给与需求信息发布平台,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积极与本市的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出台相应的政策留住本地培养的高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让本地的人力资源都能服务于本土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和引进企业需要的各类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核心人才和懂生产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撰稿:市统计局工业交通科  陈活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