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卖空气” 乡村振兴有盼头——广东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
11月6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一声落槌,来自肇庆怀集红光村的一笔碳汇拍出了逾12万元的价格。当天下午,红光村以该收益为风险补偿金,与银行签订了授信协议,所得资金将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据了解,这是广东省的新探索,通过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市场价值,助力脱贫攻坚。
碳普惠是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而广东省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量最大的市场,担当改革创新的重任。在省的统一部署下,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和人民银行肇庆中心支行以绿色金融为基础,共同推动碳普惠工作向村一级延伸,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一开始政府部门说这是卖空气,我们都不敢相信,直到拿到了省里的备案通知,大家才放下心来”,红光村村支书欧新华表示。红光村原来是省定贫困村,经过各级部门和单位的脱贫帮扶,于2019年实现了“摘帽”,村集体希望接下来以产业建设巩固脱贫成果。但是村里资源匮乏,无可依傍。村干部正发愁时,环境部门和金融部门找上门来。
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将红光村所属12条自然村的碳汇林资源统一打包,经过核算测定,碳汇资源为3804吨。今年9月,该村碳汇资源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备案,11月6日,这笔资源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拍卖,成交价格为32.73元/吨,总交易额为12.4万元。肇庆金融部门先行先试,将这笔收益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给予红光村120万元授信额度。这让红光村村民们大为振奋,“没有破坏村生态环境又换来了收益”,欧新华表示,有了这笔启动资金,产业建设将有更多选择,今后村民致富、乡村振兴就有了盼头。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论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阶段性任务时,表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
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目前全省备案签发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项目71个,共154.29万吨,其中,来自贫困村的碳汇66.96万吨,占比超过1/3。以目前的交易价格,可为脱贫攻坚事业筹集逾2000万资金。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市场部副总经理张辰评价,体制机制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过去各地只是一般交易形式,碳汇资源拍卖后交易即结束。而肇庆通过合作和创新,实现了从核定、备案、交易至授信的有效衔接,并以市场化手段大大提高了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推动碳普惠市场化、多元化探索再向前踏进一步,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