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护航脱贫攻坚
监督一处不漏 脱贫一个不落
“葵叔,您家里有多少人一起生活?去年全家收入有多少?今年打算怎么增加收入?”近日,在高要区禄步镇禾昌村里,市纪委监委干部张义林正和贫困户欧锦葵拉着家常。之前,张义林和同事已经入户走访了77户贫困户,每到一户,他们都会仔细询问贫困户家庭成员构成、人均收入、扶贫措施成效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今年5月,肇庆市从市、县两级纪检监察、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1076名干部组建7个核查组,开展脱贫攻坚入户大核查行动。各核查组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四不摘”政策落实、防返贫防致贫等情况开展精准监督,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省级贫困村的脱贫成效进行全面核查,推动脱贫攻坚监督覆盖到户、精确到人。
“我们有两样法宝,一个是‘铁脚板’,一个是大数据。”肇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莫定栋介绍,依托扶贫“云平台”,核查组将入户摸排数据和登记建档信息进行实时比对,有效提高了发现问题的精准度。截至目前,核查组已查访贫困户38229户89507人,实现对贫困户信息核查的全覆盖,发现并推动整改扶贫政策兜底不彻底、住房不达标、饮水不安全等各类问题687个。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战的“前沿堡垒”。肇庆市把基层党组织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情况作为巡察监督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采用“交叉巡察”“延伸巡察”“巡镇带村”的模式,先后组织了两轮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完成全市111个省定贫困村巡察全覆盖任务,共发现问题802个,移交问题线索103条,立案33人。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在细致查访、靠前监督的基础上,肇庆市纪委监委紧盯脱贫冲刺阶段党员干部松劲懈怠、厌倦敷衍等“疲劳综合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履职不力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党员干部严肃追责问责。
封开县纪委监委出台《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蹲村(社区)工作实施方案》,组成了8个蹲点监督小组,由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全县16个镇199个村(社区)了解脱贫攻坚总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8个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进行重点约谈。
“怀集县梁村镇副镇长、镇扶贫办原主任李龙飞对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5月27日,肇庆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该案发生后,怀集县纪委监委督促梁村镇完善了扶贫产业项目评估和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重新选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家禽养殖作为产业脱贫项目,让全镇15个贫困村1705名贫困群众重燃脱贫的希望。
工资收入占全市贫困家庭年收入的90%以上,去年我市共有21415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自2月下旬以来,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对全市贫困群众务工返岗情况持续开展贴身监督,针对贫困劳动力“出门难”“上路难”“进城难”“入厂难”等多个难题,督促农业农村部门与人社、交通、卫健等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逐一破解,确保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就业、稳收入、稳脱贫。
“公司的效益越来越好,上个月我的收入有4500元,现在心里踏实多了!”近日,接到怀集县甘洒镇屈东村扶贫对象容滔生电话后,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干部彭家祥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落地了。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市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已达到去年的99.2%,且绝大多数收入稳定,返贫风险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