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政务邮箱| 邮件订阅|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肇庆以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百千万工程”

保护视力色: 作者:记者 陆志锋 来源:西江日报     撰写时间:2023-05-08 14:48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肇庆以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百千万工程”,怀集县岗坪镇太原村发展日新月异。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一体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带、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打造组织振兴示范村、市级“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和红色驿站示范点;积极组建农村“邻里先锋”工作队伍,实现城乡“邻里先锋”全覆盖……今年以来,肇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引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以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百千万工程”。

建强建优基层党组织 筑牢乡村一线战斗堡垒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党支部。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入贯彻《肇庆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坚持建强建优基层支部,夯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肇庆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位,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工作的重要部署,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持续深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肇庆紧扣“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持续深化“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基层党组织“头雁”和乡村振兴前哨指挥官,建好后备干部人才库,把优秀人才作为“两委”后备干部培养,有力护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推动完善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引导党员群众聚集在党的阵地中、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为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工作凝聚合力。

  乡村要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扶持。今年以来,肇庆持续推动干部人才入县下乡,探索实施市直单位新录用公务员和百名硕博人才转正后到基层锻炼举施,探索建立镇村高质量发展指导员制度,选派一批有“三农”工作情怀、工作经验丰富的处科级干部到镇村参与高质量发展工作。

打造村企联合“红色搭档” 注入高质量发展红色动能

  乡村要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产业。今年以来,肇庆聚焦落实“百千万工程”,持续抓好产业链党建,着力发挥龙头企业标杆引领作用,积极搭建企业与乡村交流合作平台,强化外联内拓,实现互通共享、合作发展。

  如广宁县“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打造村企联动的“红色搭档”。通过引导党组织建设有力、产业结构成熟的两新组织与行政村结对共建,依托结对共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发掘村企党组织的优势特色,有效链接社会资源,为“百千万工程”增添动能。广宁县肉鸽产业龙头企业广东新领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积极开展村企党支部联建活动,为周边农户提供鸽苗、养殖技术、销售渠道……

  鼎湖区沙浦镇作为肇庆“两工两农”4个乡镇示范建设点之一,通过强化镇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龙头作用,持续抓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探索“党建+经济社+企业”新合作模式,积极推动村经济社与农业企业开展合作,探索村经济社提供集体资产和劳动力,农业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共同发展沙浦农业经济,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

  封开县罗董镇瞄准南药经济,提出“一三产联动,二产提升”的发展策略,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领头雁作用,推行“党组织+企业”的模式,推动土地流转,加快推动南药现代产业园建设。在大力推动南药牛大力、砂仁等传统种植规模化的基础上,经过封开县农业农村局、罗董镇人民政府、罗董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封开县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五星村委会、广东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方共同努力,成功打造2000多亩的封开县南药产业园。

深化乡村治理体制建设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日,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出炉,四会市罗源镇、广宁县古水镇、广宁县螺岗镇、怀集县岗坪镇、德庆县马圩镇以及德庆县回龙镇6个镇入选。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肇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途径,健全乡村治理工作机制,着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制建设,持续巩固乡村治理成果,助力“百千万工程”。

  在四会市罗源镇,该镇试点协商议事机制,成立镇、村协商议事会,围绕镇、村(社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事业等中心工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商议事,推动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同时该镇,以“网格+N”模式为抓手,建立起镇、村(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机制,设立总网格长、网格长、片区网格员、志愿网格员,由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民警、民政社工、志愿者等担任,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

  在怀集县岗坪镇,肇庆积极推进粤桂省际“睦邻廊道”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推动岗坪镇太原村、维安村和广西贺州爱群村成立了粤桂省际太原·维安·爱群联合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共同管理跨省村际事务,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采取“1+2+N”模式,负责片区群众信息采集,协调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并积极推动联合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两省区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

  与此同时,肇庆一体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带、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打造组织振兴示范村、市级“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和红色驿站示范点。做实做优“邻里先锋”项目,建强用好队伍,细化城市社区“邻里先锋”三级工作队伍“四员”职责,按照“1+3+N”模式组建农村“邻里先锋”工作队伍,实现城乡“邻里先锋”全覆盖,建立平急转换机制,推动项目实质化、常态化运转,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