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第十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第二次会议提案
案号 | 2018008 | 案类 | 生态文明建设 |
提交人 | 民进肇庆市委员会 | 日期 | 2019-02-12 |
案由 | 关于加快我市河涌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 ||
内容 |
2016年9月28日,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开园迎客却引来广大群众对另一事件的高度关注--端州区羚山涌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市辖建成区大多数的水河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有加重趋势。据我会调研课题组调研,鼎湖区范围内主要包括新窦涌、贝水涌、大包渠、石咀涌、罗隐涌、后沥涌、十字涌、桃溪涌、典水涌、长利涌和广利涌等11条河涌,根据2017年10月份监测数据显示,除了罗隐涌和长利涌外,其余9条河涌水质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劣Ⅴ类水标准;端州区范围内的河涌(排渠)主要有羚山涌、跃龙涌、西排渠,亦均为劣Ⅴ类水标准;高要区主要河涌包括莲塘水、新桥泥塘排渠、白诸水、宋隆河、金渡排渠、西围涌、南岸中心排渠、杨梅河8条河涌,上述8条河涌除南岸中心排渠经截污由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以外,其他7条河涌水质类别均值为劣Ⅴ类水标准。 建议 结合调研组现场调查情况,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反馈的数据以及相关的资料分析,我市工业源、农业源(畜禽养殖)和生活源是河涌水质超标的主要来源,从污染物入河方式来看,COD主要来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工业和城镇生活直排,氨氮入河量主要来自城镇生活直排、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工业,总磷入河量主要来自规模化畜禽养殖、城镇生活直排和工业。从上述情况可见,进一步加快我市河涌的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从源头着手,重点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 我市是传统畜禽养殖大市,从市农业局发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325.92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83%;家禽出栏5750.10万羽,同比上升4.63%。生猪期末存栏241.22万头,同比上升0.39%。我市的畜禽养殖有增无减,农业源(畜禽养殖)是河涌水质超标的主要来源,其带来的污染防治压力巨大,为此,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范围更广、措施更严的畜禽禁(限)养清理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禁(限)养区内畜禽养殖清理整顿工作,减轻由农业源带来的河涌的水环境整治压力。 二、加强配套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我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设施配套管网建设。目前我市高要、鼎湖区部分乡镇没有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设施配套管网,应尽快建成投运,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加快端州城区排水排污渠道全覆盖建设,达到全渠雨污分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三、拓宽渠道,加大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 我市列入整治水河涌项目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整治资金投入巨大。以鼎湖区为例,该区已启动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辖区内的新窦涌、贝水涌、大包渠、石咀涌、罗隐涌、后沥涌和沙浦十字涌等7条河涌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该项目整治河涌长度共计96km,项目估算总投资5.36亿元。为确保染防治资金落实到位。建议:一是由市政府成立统一指挥机构,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由市属部门牵头,各(县)区落实主体责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有序、快速推进相关工作。二是由市加强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的投入。三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行PPP等市场化融资模式,确保资金到位、整治到位。 四、强化环境监管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须要铁腕治理。环保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各施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是对流域内的建设项目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清理环境违规违法项目,对达不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企业要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按照新《环保法》和新修订的4个配套管理办法开展执法监管。二是进一步完善环境巡查执法制度。深入推进网格化监管,尽快推进建立“市、区、镇、村”的四级环境监管网络,实行明查与暗查、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工作机制,结合群众举报线索,对流域内工业源、农业源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并联合媒体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曝光,推动我市形成环保守法新常态。 |
||
答复 |
关于对政协肇庆市委员会第008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民进肇庆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河涌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城乡河涌及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是市委、市政府八大环境提质整治行动重要内容之一。为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我市陆续出台了《肇庆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案》(肇府函〔2016〕78号)以及《肇庆市八大环境提质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1+N政府文件,以河长制为抓手,实施挂图作战,推动全市河涌治理工作。全市境内247条河流、1座湖泊、742个山塘、496座水库设立了河长,设立“总河长”241名、“河长”1185名。率先推开新窦涌、新兴江实施“挂图作战”,并强化督导,加快重污染河涌整治和不达标断面流域治理。目前,青岐涌水质指标可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独水河高新区段完成生态修复,并通过省住建厅“广东省宜居范例奖”复核;星湖沿线养殖户清理搬迁和周边餐饮企业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星湖治污二期工程、雨污分流、清洁补水工程基本完成;端州羚山涌、鼎湖石咀涌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二、关于重点加强农业污染源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的要求及工作部署。一是加大对违法畜禽养殖场的清理整治力度。根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2017年3月底,我市全面完成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清理工作,共关闭和搬迁规模养殖场1013家。2016年以来,四会市共清理整顿养殖场5512户,鼎湖区共清理整顿养殖场4259户,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偷养复养。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共组织开展禁养区养殖场偷养复养督导巡查工作20余次,做到发现一起治理一起。二是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市环保会同市农业部门严格按照环保部、农业部关于《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要求,重点关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目前,端州已发布全域禁养通告,高要、广宁、德庆、封开、怀集等5个县(区)报送了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划文件修订稿,其他地区也在加快推进有关文禁养区文件修订工作。三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3月,我市印发了《肇庆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肇府办函〔2018〕34号)。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为工作目标,按照“减猪压禽”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27项,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方式,推动我市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三、关于加强配套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市政府十分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我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根据肇庆市水务局等九单位印发《肇庆市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肇水供[2016]26号)文件要求,我市“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62座,设计总规模7.12万吨/日;续建管网30宗,新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续建管网合计717.4公里,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34座。目前,全市各地正积极有序以PPP模式整县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97座。其中,广宁县洲仔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动工建设,其余各地均在招标、土地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内能动工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端州区羚山涌新建拦水坝,铺设共460米截污管,景蓝干渠污水截流到蓝塘泵站,羚山涌水质生物治理项目已完成全部设备安装,并对两岸边坡修整绿化,正在按合同约定进入后续水质调试期。鼎湖石咀涌实行了780米河涌清淤(清底泥),石咀涌主涌沿线及周边的所有畜禽养殖场已于2016年12月底全部拆除,目前河涌两侧护坡工程及水生态修复工作正在开展中。力争在2019年6月底前完成我市黑臭水体(羚山涌和石咀涌)施工,使城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彻底解决我区黑臭水体扰民问题。三是加快推动肇庆市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市住建局制定《肇庆市雨污管网建设实施方案》,计划2018-2020年在端州区城区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合计长度133.85公里。其中接通28条“断头管”,总长41.68公里。接通数量众多的“末梢管”10公里。改造“老旧管”10处,合计9.77公里,新建截污管网6.2公里,新建城东水景排洪渠2.1公里。四是加快推进存量生活垃圾处理场治理。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2018年新增完成120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各地生活垃圾简易处理场治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四、关于加大水污染防治治理资金投入的建议 近年来,市政府逐步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一是大力争取省级资金。2015年-2017年,我市争取年中央及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累计约3.8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4265万元。省级资金14310.9万。二是加大市级资金的投入。2017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10807万元到我市水污染防治治理工作,此外,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拨付鼎湖区和四会市生猪清理退养奖补资金2500万元和2000万元,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融资及PPP项目。 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坚持以问题和目标导向,通过采取多项工作措施,综合治污、精细管理,多策并举,努力实现肇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肇庆市环境保护局 2018年8月27日 |
||
反馈 |